收入分配已成中共十八大後最重要課題,SOGO復興館3F-麗緻巴賽麗鎖定貴婦客層,大陸官媒《人民日報》昨天發表文章指出,心血泡湯 飼主噙淚:攏沒救了,收入分配制度固然重要,《金融》槓桿、反向型期貨ETF,金管會擬開放募集,但在貧富差距中並不具決定性作用。在現實生活中,達賴喇嘛6月赴美 陸留學生放狠話反制,直接獲取各種財富,以及資產的增值、貶值遠比透過收入分配所造成的貧富差距要大得多。
十八大提到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在2020年比2010年實現翻倍,學者大多認為,「倍增」不意味著每人收入都能翻倍,而是應該讓低收入者增加較多,中等收入平均增加,高收入者增加較慢。
要解決收入分配問題,文章強調,「財富分配」與「收入分配」兩者之間有重大分別,前者是指分配存量,而後者是指分配流量。
存量指的是實體資產、金融資產和無形資產等財富。存量的轉移和再分配導致的貧富差距是隱性的,不像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那樣明顯改變。
從實際情況來觀察,大陸社會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與目前的3大制度有內在關聯,1、是城鄉分治導致的財富轉移;2、是公共產權制度導致的財富轉移;3、是壟斷導致的財富轉移。
目前現行戶籍制度維持低成本的人口城鎮化,農民進城提供廉價勞動力,但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務並未因農民進城而同步擴大,農民沒有市民待遇,城鄉貧富差距由此繼續擴大。
此外,公共產權制度存在漏洞,不少自然資源如煤炭、礦山廉價轉移給民企,等到開採完畢,資源的公共產權也同時消失,國民財富變成私人的鉅額財富,而生態、環境成本卻由社會承擔。
文章也指出,任何國家都有壟斷,有些壟斷利於老百姓,如公共事業的國家壟斷;但有些壟斷則不然。在財富極度金融化的社會,不完善的金融制度往往成為財富差距擴大的加速器。
因此,上述這些制度不改,分配制度的改革僅從「收入」著手,都只是治標之策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
耶誕將至,社會傳真機-人權組織贊成加入禁酷刑公約,台北信義區百貨耶誕樹、布置全數登場,竹北台科大變醫院 新竹縣府辦說明會,展現全台最濃郁的佳節氣息。台北101首度於4樓廣場立上12米高耶誕樹,橘子與韓商Nexon 破鏡重圓,金色主星、燈泡與裝飾營造出璀璨華麗氣息,《金融》槓桿、反向型期貨ETF,金管會擬開放募集,業者今年初次嘗試以文創與耶誕結合,印度2月製造業PMI 與前月同,樹下圍繞著101件大小禮物盒,每個禮物盒都放有台灣新銳設計師的創意設計。新光三越信義店祭出「夢幻糖果樂園耶誕樹」,是全台戶外最高、達21米的樹,訴求以科技結合耶誕,以AR虛擬實境互動,讓民眾可窺探耶誕老人祕密工作室,還邀了曲家瑞、林家慶等藝術家打造耶誕創意。今晚5點邀來《俏摩女搶頭婚》裡的黃河、謝佳見、雷瑟琳、楊晴擔任點燈大使;另外,業者今年也強打交換禮物為發想,主打時尚、療癒等禮物,像Harrods限量年度熊、PANDORA純銀快樂雪人琺瑯串飾等話題新品。BELLAVITA耶誕則打出冬季童話、幸福概念,中庭裡數棵雪白聖誕樹排排豎立著,高空中懸掛著透明閃亮的銀色雪花及雪球,宛若《冰雪奇緣》一般,晚間時段還會搭配燈光變幻;選品則強打獨家奢華路線,Roger Vivier的Gommette彩色圓點芭蕾舞鞋、John Lobb限量款Prestige皮鞋等新登場,即日起至28日全館累滿8000,就有機會抽中價值約30萬的6天4夜Club Med馬爾地夫雙人食宿。誠品信義店則與文創品牌Brut Cake,推出收納罐大型裝置,最高達250公分,民眾還可走入特製版裝置中合影;指定店累計達指定金額,可兌換陶瓷手作系列贈禮,包含暖心馬克杯或溫藏收納罐等。,
一名女童昨在台北市內湖遭殺害,颱風逼近 蘭嶼加油管制嘉明湖封閉,傳兇嫌有吸毒前科且疑精神異常,《金融》槓桿、反向型期貨ETF,金管會擬開放募集,卻未強制就醫,楊可涵逝世將滿1年 通訊軟體卻遭盜還亂傳:在嗎?,形同未爆彈;衛福部今表示,近期擬修法將毒癮、酒癮、自殺者納入強制就醫範圍。4歲女童昨天上午11時許和母親到西湖捷運站準備和爺爺等家人前往吃中飯,騎著兒童腳踏車的女童,忽然被一名男子從後方攻擊,男子直接持菜刀往女童後頸部猛砍,導致女童身首異處,當場死亡。女童事件後,外界抨擊「精神衛生法」強制就醫、住院制度過於寬鬆,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表示,過去規定只要2名精神科醫師診斷,即可強制病患就醫;但近年因人權考量,避免精神病人「輕易被抓來住院」才提高限制門檻,改為須經委員會審查「有自傷傷人或自傷傷人之虞」,才可強制就醫。諶立中坦言,實施下來的確衍生問題,曾發生確實有未達標準者或沒有意願治療者,就此不接受治療,人權與醫療難兩全,但他認為現在或許是可以討論的時機點。為避免類似砍人事件再發生,諶立中表示,近期衛福部將邀專家學者檢討強制就醫標準,並且考慮把過去沒有法源依據的「酒癮」、「毒癮」及「自殺意念強烈者」等3族群一併納入強制就醫範圍,具體內容有待進一步討論。此外,諶立中也強調,國內有不少家長過度保護孩子,刻意不就醫或忌諱就醫,也可能是類似問題的主因,他呼籲,有問題就該求助。1050329(中央社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