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敦泰估今年觸控出貨逾2億顆

莫忘來時路/1月11日-台灣首個政治結社

1920年1月11日,都會掃描-扶幼車老舊 募百萬換新,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於澀谷成立「新民會」,《復仇者2》埋《雷神3》伏筆,舉起解放運動第一把火,敦泰估今年觸控出貨逾2億顆,成為近代台灣首見的政治結社。蘆溝橋事變後辭去東京帝大教職抗議的矢內原忠雄曾說,全世界的殖民地解放運動,皆從海外發動,台灣新民會亦然。早在1900年,台北芝山巖學堂畢業生柯秋潔,成為第一位渡抵東京的台灣留學生。其後年年增加,1908年總督府聘任專人督導東京的台灣留學生,1912年選擇小石川區茗荷谷設置台灣留學生宿舍高砂寮。1915年台灣留日學生達300多名,不過幾年更突破2000人。1910至1920年間,陸續發生中國革命、苗栗事件、西來庵事件、俄國革命、大正民主運動、一戰結束民族自決思潮蜂起、朝鮮獨立抗爭,都讓東京的台灣留學生飽受衝擊,1918年先後成立聲應會、啟發會,但都因為因組織鬆弛,無力活動而告終。該年底,熱情果敢、夙有「台灣留學生大家長」之稱的仕紳蔡惠如奔走協調,取「大學篇」中「作新民」之義,將啟發會擴充改組為新民會,制定章程、確立任務,並揭櫫三大目標:一為「求增進台灣人的幸福,推行政治改革運動」,二為「擴大宣傳主張,發行機關刊物」,三為「圖謀與中國同志取得聯繫」。新民會百餘名創始會員,原公推出力出資最巨的蔡惠如擔綱會長,但他堅辭改任副會長,而由德高望重的霧峰世家林獻堂領銜會長。幹事黃呈聰、蔡式穀。新民會的首要目標,具體步驟為「台灣議會設置運動」(圖中為台灣議會設置運動期的林獻堂,左一為蔣渭水;本報資料照片)。次項目標的具體措施,吸收東京的台灣留學生聯誼社團高砂青年會,更名「台灣青年會」,發行月刊《台灣青年》。第三項目標的具體作為,促成活躍會員林呈祿、彭華英等人赴中與國民黨人士往來。日據時代台灣的政治運動,多傾軋在左右、激進穩健之間,搖搖擺擺,不斷分化派生,教人扼腕慨歎。然而,百年前新民會先人諸君,能夠異中求同,集思廣益,振奮同胞理念,付諸行動,至今仍不失為典範的價值。,

已標籤 , , | 發表迴響

「廟」事多~全島72間廟 馬祖春節神比人多

     今年春節連放九天,陸瘋奢侈品有錢沒錢都要買,台灣各處景點人潮洶湧,歐債體質轉好 逐漸復甦,不過,敦泰估今年觸控出貨逾2億顆,唯有馬祖在春節時人煙稀罕,毒友入獄勾他妻 同居同販毒,出現「神比人多」有趣現象。馬祖選出的無黨籍立委陳雪生說,美軍新招 空投毒鼠除蛇患,馬祖全島有七十二間廟,抗議之後 詹詠然女雙晉4,每間廟平均有十尊神像,馬祖人口本來就少,加上春節時大部分民眾都前往台灣本島、中國大陸探親,便出現「村莊有十人,卻有五十個神」狀況。
     馬祖是全台灣廟宇密度最高的地方,平均每一個村落就有三座廟,每座廟以色彩鮮豔、樣式豐富的「封火山牆」為特色。其中,位於北竿的橋仔村,擁有八座廟宇,居全馬祖之冠,興盛時曾是北竿人口最多的聚落,但近年來因人口外移,漸漸變成「廟比人多」、「神比人多」的有趣現象。
     陳雪生說,馬祖小村莊林立,甚至有些村落人口只有二、三十人,卻擁有五座廟宇,以一座廟平均有十尊神像計算,該村就有「五十位神明」,比當地人口數還多,他打趣道:「神明比人多,就是天佑馬祖!」
     陳雪生說,馬祖春節時天寒家家戶戶過年時都窩在家裡過冬,喝馬祖老酒暖暖身;對馬祖人而言,真正的過年是從初十開始,因為初十就要開始「大拜拜」。
     農曆初十至廿正是馬祖「香火鼎盛期」,家家戶戶前往當地的廟宇參拜,比春節時刻還熱鬧。
     他說,馬祖不僅廟多,神明也「各式各樣」,除了祭拜馬祖傳統祈求海上作業平安的媽祖外,還有祈求風調雨順的「白馬尊王」、主管除病去疫的北竿芹壁「蛙神」鐵甲元帥、南竿「蛇神」英烈王。
     身為馬祖立委,陳雪生當然沒有缺席祭祀盛會,農歷初十到二十間,神明繞境祈福是馬祖最重要的活動,他十天內都會馬不停蹄的到各地「擺暝」。他說,福州話「擺暝」是整夜酬神之意,在元宵節期間,各村皆會舉辦盛大的「擺暝」活動,白天民眾會到廟裡殺豬祭祀,夜晚則會有陣頭出巡遶境;他不僅會在馬祖全島跑透透、上香,也會發給民眾「福氣紅包」,希望新年馬祖風調雨順、民眾福氣過好年。,

已標籤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