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新北市鐵道接力賽報名額滿!100組名額特別加開

復興航空2空難重創營運 2年虧半個股本

復興航空今早傳出停航消息,台北機廠都更 東區串起來,公司雖否認,影藝小學堂-初始駱駝在荒漠,但民航局下午證實22日將停航一天。復興航空歷經兩次重大空難後,頂級茶葉TWG Tea 推高檔茗茶蠟燭,雖力圖改善飛安,《盤後》電傳給力 台股漲26點登高8660,但營運沒起色,新北市鐵道接力賽報名額滿!100組名額特別加開,今年前3季虧損達22億1677萬元,2年已虧逾半個股本。國內旅行社上午在復興航空訂位系統中發現12月到明年3月,包括松山-杭州、桃園-上海、桃園-名古屋等多條航線訂位系統已鎖死,也就是有航班顯示,但無法再訂位,但同一條航線,其他航空公司仍有很多空位。復興航空今天上午多條航線出現訂位鎖死狀況,復興航空說明是訂位系統出問題,資訊部門立即處理,並鄭重否認網路上關於停航的流言,強調公司正常營運,絕無此事。不過,民航局查證後下午告訴媒體,復興航空22日停航1天,但復興航空卻僅簡單表示仍不會舉行記者會,但有訊息將主動向媒體說明。復興航空曾於2014年7月發生澎湖空難,造成機上49人死亡、9人受傷;飛安會於今年1月公布最終調查報告,直指當時失事原因是駕駛未遵守標準作業程序(SOP),且在復興ATR團隊不斷發生,已成「不良安全文化」。事隔半年,復興航空於2015年2月4日上午10時55分再度發生空難,班機原定從台北松山機場飛往金門尚義機場,在起飛後不久即墜毀於台北市南港區基隆河,造成43人死亡。復興航空事後痛定思痛,從經營高層人事更換,請法國ATR原廠專家,以及在民航局的監督下,以飛安為最先改善要務,並提出「WE PUT SAFETY FIRST」的口號;今年首季,企業安全處已完成全體員工近2000人次的「安全管理系統」(SMS,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)教育訓練,包括董事長、執行長、總經理等所有高階主管在內,均完成受訓及通過測驗。復興航空歷經兩次空難後,保費難免大增,造成近年營運上的壓力。副執行長林磊今年10月還對外宣布,興航2017年度保費年減幅73%,公司一年將省下逾新台幣2億元的保費支出,保費減幅將達3至5成;今年10月開始的保費,已經回到空難前的保費水準。復興航空在營運方面也積極調整,林磊曾表示,今年以來積極開發企業客戶,目前企業客戶已倍增,公家機關是他們努力的目標,雖然不易與華航競爭,但相信只要努力會有成果。今年前9月,企業客戶從原本300家倍增到逾千家,企業客戶票量成長7成。不過,復興航空一直難甩飛安陰影。子公司低成本航空威航(VAir)開航近2年也不敵虧損,復興航空的董事會8月9日通過決議,V Air威航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停航。董事長林明昇曾表示,為加速復興航空集團企業再造,將透過合併威航,有效發揮整合綜效。言猶在耳,復興航空也開始接下威航的飛機,並準備接手原來威航的航線,企圖增加航點和客源維持營運;但日前公布今年前3季稅前虧損24億514萬元,合併稅後虧損達22億1677萬元,每股虧損3.42元。連續兩次空難後,復興航空2015年每股虧損1.83元,今年前3季再虧3.42元,累計已虧掉半個股本,讓復興航空營運雪上加霜。1051121(中央社),

已標籤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時論─用大格局檢視太陽花

自去年318的學運至今已一周年,2016兩岸電商大講壇開講 探索發展新思路,其後續的發展值得注意,青輔會活動得獎名單疑造假 全案移送北檢調查,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美消費者信心 創4個月新高,整起事件好似已產生了不同的樣貌。首先,政府:印度1/4人口飽受乾旱之苦,在去年10月,新北市鐵道接力賽報名額滿!100組名額特別加開,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還在院會中全票通過,表揚當時的學運領袖政治系學生林飛帆,並頒發「學生利他獎」。但是,今年2月,獲獎人以及其他百餘參與者,被台北地檢署起訴,理由是學運涉違反《集會遊行法》、煽惑他人犯罪等。小道與大德之區別若從目前的時空環境觀之,上述的過程是否是激情過後,回歸理性?因為當地檢署發布起訴時,並沒有大規模的抗議行動。因而從社會正義的角度觀之,行動是錯,判決是對。或可謂,就算犯罪,也願承擔?那就可解釋為行動是對,判決是錯,但仍舊必須付出代價,否則社會正義如何維護?再以手段與目的的模式來分析,就算手段錯誤,但目的正確,而手段可以將目的合理化嗎?可能很難,因為台灣到底是法治社會,上述檢察起訴的事實就是證明。進一步觀之,上述的獎勵與起訴,可謂是小道與大德之區別。在小的範圍內可能是對的,可是放在大的格局內來觀察,那就可能不是這回事了,難道地檢署與行政院的立場不比台大社科院更正確?再者,一如前述,該院學者都專注在台灣的社會正義與民主價值方面,這當然是有其重要性,但是這就是整起事件的全貌嗎?易言之,若站在台灣的角度來觀察,整起事件可能無可厚非,但是,若放到兩岸與國際的層面來理解,那可能就值得商榷,這同樣是小道與大德的差異。其實,台灣的命運極難以單獨掌握在台灣人手中。以當前的形勢觀之,台灣若要獨立,不但北京這一關過不了,中共還會拉攏美國來加以阻止,因為陸美關係極其複雜,雙方之間交換的籌碼不少。台灣若要統一,這是美國所樂見的嗎?回顧當時學運的情況,在過程中,美國多次發言支持馬英九政府,以免台灣成為陸美雙方的引爆點,避免類似俄羅斯「收回」克里米亞的戲碼在東亞重演,其發言的強度直線升溫。因而令人懷疑,是否美國的壓力才是此次學運結束的真正原因。進一步觀之,學生的領導人物均可稱為是職業抗議人,有關社會正義的活動,每役必與,但他們都不見得具備國際觀,亦不知國際競鬥之險惡,這正與前述兩次的狀況如出一轍:當小國的理念牴觸大國的利益時,其結果如何,不辯自明。不具國際觀的危險而聲援學生的教授們,並沒有經濟與國際關係的相關專業者,也是一項佐證,因為他們才真正理解《服貿協議》的效果,若無服貿,台灣將故步自封。只是,在面對情緒化的學生們,專業理性也都只會對牛彈琴,甚至遭致反擊,因而他們絕大多數選擇潔身自好。學運結束後不久,在台北的一次小型學術座談會中,北京一位著名的專家主講其對於學運的看法。非比尋常的,有兩位AIT的官員在座,當被問及是否華府對綠營施壓才導致學運的結束,他們未置可否,只表明華府十分重視此事件。綜合言之,美方確實擔心,若台灣失控後北京會出手,屆時美國的地位將會極為尷尬。俄羅斯才剛「收回」了克里米亞,令美國頭痛不已,硬而無力,軟難下台,進退維谷。若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東亞,而此地的對手是大陸,更是難纏。因而,此次華府可能再次應北京之邀而向綠營的領導人施壓,或者乾脆主動出擊,以免陷入困境,若藉此換取中共對烏克蘭立場的強化,自然划算,這都是可能的推論。另外,台美目前正在談判TIFA,美方積極推動美豬與稻米銷台,若台灣反對市場開放的浪潮如此之高,屆時美國如何促銷其產品?難道這不也是美方的考量?總之,台灣的發展與前途,都必須從3個層面來觀察,亦即:身在台灣,心繫大陸,放眼世界,才能有整體性的掌握。(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國與歐洲研究所所長),

已標籤 , ,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