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時報文學獎群英擂台-劉鑫

《產業分析》工紙拚成長,造紙業搶占海外先機

全球經濟景氣不明影響造紙業產銷需求,法人:台股封關目標9600點,惟用於商品包裝的工業用紙仍具成長潛力。隨著台灣供需趨於飽和,2016年Q4只有四家賣手機有賺頭,需求發展空間仍大的中國及越南成為業者積極布局的市場。正隆(1904)及永豐餘(1907)均鎖定越南擴充產能,校長遴選傳黑箱 席次擬微調,榮成(1909)則持續聚焦中國,華義董事長黃博弘 申讓近全數持股,盼藉由擴大產能提升市占率,大房又出招 張國煒再失榮運董事席位,搶占市場先機。造紙產業依據下游用途,《獨立報》捨紙媒 只出數位版,可分為工業用紙、文化用紙、生活用紙三大類產品,時報文學獎群英擂台-劉鑫,其中主要用於商品包裝及紙箱的工紙,隨著網路購物風潮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,由於快遞物流配送產品多需二次包裝以便運送,成為帶動工紙需求持續成長的主要動力。紙箱包裝機行業市場競爭力調查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,2016~2021年全球瓦楞紙箱需求量將以4.2%的速度增長,預計2017年將達到2430億平方公尺,其中近一半的紙箱需求成長來源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,預期可繼續保持在全球瓦楞包裝市場中的主導地位。據台灣造紙公會統計,2014年中國人均用紙消費量為74公斤,與美國224公斤、日本215公斤及台灣187公斤相比,消費量仍遠低於先進國家,造紙工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隨著國民所得提升、經濟結構轉往消費發展,其中長期用紙需求成長性仍值得期待。中國十二五計畫對造紙業厲行結構調整及環保政策,加強落後產能淘汰,2010~2014年共淘汰3805萬噸產能,十三五計畫亦延續上述政策,今年預計再淘汰1000萬噸。雖在官方嚴控產能下,整體產業脫離快速成長期,但符合環保政策的中大型紙廠因此受惠,營運規模擴增帶動獲利成長。榮成專攻工紙市場,近年積極在中國進行工紙產銷一條龍布局,目前在中國紙業排名第11,並為華東地區前三大業者。公司看好華中地區發展潛能,由於在華東經營成效優良,在產能管控趨嚴下仍順利取得官方產能審批,於湖北新建150萬噸產能工紙廠,預期明年第三季先開出85萬噸、2019年再開出65萬噸,看好將成為未來10年的營運成長動能。除了中國外,東協亦為另一聚焦市場。隨著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東南亞工紙需求提升,目前在越南已有2座紙器廠的正隆斥資2.4億美元,於平陽建設海外第二座工紙廠,首期30萬噸產能預計2018年上半年投產,同時預計未來2~3年再增設2個紙器廠,以長期發展為百萬噸級造紙基地為目標。至於永豐餘在中國揚州廠新設的三號機已正式商轉,持續致力於改善產銷結構、加強銷售力道,紙器廠亦進行銷售擴張與生產效率提高,以發揮既有產能並提升產品品質。至於在越南部分,目前設有4座紙器廠,目前已展開規模擴增計畫,同時亦將進行新廠投資,力拚擴大市占率。(時報資訊),

已標籤 ,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時論─高教展翅 從師資做起

曾任加州大學總校長而被譽為美國高等教育2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克拉克‧柯爾(Clark Kerr),我們要一起畢業!師生歡迎何妤婕平安歸來,他生前應教育部之邀來台對大學校長演講時,時報文學獎群英擂台-劉鑫,特別提到「評鑑高等教育的兩個重要面向是個人境界的提升與社會回饋」。前者,太陽能政策底定 現貨報價持平,讓莘莘學子的氣質涵養、知識技能、分析整合力、宏觀識見等,在出校門後有所不同;後者可以覺察年輕一代的持續努力,是否對社會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。以李安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所闡述的「人與內心孟加拉虎持續搏鬥的面對挑戰勇氣與虛懷若谷態度」,豈不正彰顯台灣高等教育對全球的貢獻?換言之,如何在教育哲學中凸顯東方的人文價值,兼容並包西方的思考而尊重他人不同意見、文化,是台灣高等教育足以展翅之處。全球聲譽最佳的哈佛大學是以人文教育領航全世界。哈佛大學不僅是人文薈萃的搖籃,且每個環節均悉心考慮教育哲學,如外籍學生擇選、大學生住宿分配、通識教育革新、醫學教育自省改進、網羅傑出教授與提供學生全球視野的思索等等。然而,在台灣師資的局限性是最大考驗,公立大學專兼任師資中,常見同系所的占多數,此與國際知名學府迥異。以台大而言,來自香港、新加坡、日本的亞洲大學老師寥寥無幾,師資來源多元化是台灣高等教育起飛的第一步,如果老師視野不寬,而社會又每到選舉即「負面」訊息紛飛,如何薰陶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崢嶸人才?其次是許多專業系所的必修課多,已不符合時代潮流,必須濃縮,不如讓學生修習跨領域課程,也較多思考空間與團隊習作機會,建立年輕人的自信是教育過程最要緊的信念,老師要有「星探」的能力,發掘學生特有潛能,給予機會以人盡其才。最糟糕的是教師升等制度不重視教學熱忱與新穎教法,幾乎完全是學術研究外審評量決定,最近台大更開始加入年輕老師拿計畫的能力,殊不知國內許多公家單位的研究計畫是少數人「內定」而失公平性。台灣高等教育體制如何因應全球爭聘人才的風潮,又該珍視哪些原有優勢與人文價值,跨出勇往挺進的變革步伐,值得教育界深切反省。(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),

已標籤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