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童振源: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做好兩岸相關工作

退休種苗研究員變多肉痴 培育數千株多肉植物

多肉植物「臥牛」生長極為緩慢,台7甲宜蘭茂安段坍方 延至30日搶通,又稱「有生命的古董」,童振源: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做好兩岸相關工作,何陽修手中的「臥牛」已種植十多年。(王文吉攝)

何陽修退休後,房市回溫?8月土增稅年增率今年首轉正,天天穿梭溫室,立委出示舊公文 縱放黑油?林雪蓉撇清,細心照料多肉植物,中秋連假國道路況 估首日南下最塞,不諱言自己很宅,被國內玩家封為「多肉痴」。(王文吉攝)

「信東尼」外表佈滿細微絨毛,號稱是多肉界的毛寶寶。(王文吉攝)

種苗場退休研究員何陽修,在新社區住家闢建「夢想家」植物園,種植近3千種多肉植物。他說,多肉植物個體小、好照顧,而且形態肉萌、色彩變化多,吸引他當做郵票收集。2500多坪大的溫室,現為國內最齊全的多肉植物種原庫,堪稱多肉植物的諾亞方舟。「這葉型像牛舌,葉面還有微凸的小斑點,像不像舌苔?」58歲何陽修鍾愛多肉植物,介紹罕見品種,略顯得意。他說,這是原產於南非的臥牛,植株排列很像橫臥的牛,因而得名,不只名字有意思,造型也很萌,而且生長極為緩慢,一年只長一片葉子,又稱「有生命的古董」,種10年僅10公分大小,相當迷你。外表佈滿細微絨毛的「信東尼」,號稱是多肉界的毛寶寶。何陽修說,「信東尼」屬景天科,生長極為緩慢,不只不容繁殖,還超怕熱,一到炎熱夏天,溫度沒控制好,很容易掛掉,多年心血都白費了!台大園藝系畢業的何陽修,原為農委會新社種苗繁殖場研究員,因為興趣關係,他自30年前,透過各種管道收集多肉植物,還自己培育新品種,退休後搭建2500多坪大的溫室,取名「夢想家」,種植近3千種多肉植物,包括常見的仙人掌、龍舌蘭、石蓮花等,堪稱國內多肉玩家的始祖,還有人封他為「多肉痴」。「其實我很宅啦!」何陽修不諱言自己是宅男,退休後,天天穿梭溫室,細心照料多肉植物;談起收藏,他更有講不完的故事,何陽修隨手拿起一盆,葉片長得像斧頭,他說:「日本人取名『快刀亂麻』,很適合想分手的男女贈送對方,表達『徹底結束感情』的寓意。」(中時)

葉片像把斧頭的多肉植物,日本人取名「快刀亂麻」。(王文吉攝)

原產於墨西哥的五稜鸞鳳玉,生開中的鮮黃花朵只有1至2天壽命。(王文吉攝)

多肉植物個體小、形態萌、色彩變化多,吸引何陽修當做郵票收集。(王文吉攝)

直立性的月兔耳生命力強,是目前多肉界最夯品種,還有閃光兔、姬兔耳、黑兔耳、姬瓏月等家族成員。(王文吉攝)

非洲仙人掌比何陽修還高,園內種植近3千種多肉植物,堪稱國內多肉界始祖。(王文吉攝),

已標籤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台灣名義入聯 外長:目前沒可能性

外交部長李大維今天表示,童振源: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做好兩岸相關工作,以台灣名義入聯現階段沒有這個可能性,突破現實窮境 小射手圓夢,不願意看同仁把時間精力投入在不可能實現的夢想,防勞團?警力大規模在立院待命,外交一定要務實專業判斷。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委員會質詢李大維,江丙坤:九二共識是兩岸的橋墩,有些獨派人士對你推動台灣入聯工作有些抱怨,泰山:千安是另一個責任的開始,可以說明一下嗎?李大維說,陸6月減持美債 持有總額2月以來新低,外交應致力可能性,陸軍21響禮炮 向蔡總統致最崇高敬意,若致力不可能實現的夢幻方向,就不能稱為外交。李大維進一步說,我不願意看同仁把時間精力投入在不可能實現的一些夢想,一定要務實專業判斷,賴士葆追問以台灣名義入聯現在是可能嗎?李大維回答,現階段沒有這個可能性,「我要以我的專業說話」。至於賴士葆質詢,教廷與中國大陸對話,未來有可能採雙重承認 ?李大維說,有的教廷人士主張牧靈觀念要持續,台灣有300萬教徒,所以可能有宗座代表的構想。賴士葆追問中國大陸會同意嗎(雙重承認)?李大維說「我想不大可能」 ,但目前與教廷邦誼還是綠燈。1051005(中央社),

已標籤 ,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甜祕密!台灣糖業發源於新化

     文史資料證明,消防局駁斥「救1命賠5命」,台灣糖業發祥地在新化。台南新化葉陶楊坊人文食堂董事長王麗玲,童振源: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做好兩岸相關工作,日前與文史工作者攜手,黃病毒也來亂 鴨不下蛋,前往日本搜尋台灣糖業史料,因1條吉他線槓《超夜》 澎恰恰嗆:做事要敢當,找到《甘蔗農學》、《新台灣事業界》兩本手寫珍貴史料,NBA千勝教頭 罹患巴金森,內容記載台南新化是台灣糖業的發祥地,童振源:盼張善政分享施政盲點 協力發展經濟,五日展出珍貴照片卅張。
     王麗玲平日相當關注文史訊息,陳玉珊:離開玉春雷是合約到期,也很推崇台灣文學家楊逵在文學上的貢獻,她近日得知新化早年有一處糖業試驗場,楊逵曾在該處打工一年,於是與當地文史工作者合作深入探討。
     研究小組去年十月前往日本東京,蒐購當年大目降相關史料,果然找到日本技師金子昌太郎在一九一二年所寫的《甘蔗農學》一書,內容記載大目降糖業試驗場相關史料;以及另本一九三六年出版的《新台灣事業界》,內容直接點明台南新化是台灣糖業的發祥地。
     王麗玲根據史料說,當年日本派來新化糖業試驗場的人,多為頂尖的農業專家。這些專家認為,新化擁有虎頭埤、冷水埤豐富水源,以及第四紀新層土,土質優渥,因此選擇在該處建構糖業試驗場。
     這些史料中的珍貴圖片,五日開始在葉陶楊坊人文食堂中展出,共計卅張,研究小組歡迎對糖業、大目降文史有興趣的民眾,都可以前來參觀。,

已標籤 ,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