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莫忘來時路/2月15日-孫運璿令人懷念

台灣大閘蟹比北京好 厲家菜傳人也按讚

〈紅油芙蓉蛤什蟆〉內蘊蟹香、酒香與蛋香。(圖/姚舜攝)

〈西紅柿蟹肉燒賣〉的內餡有蟹肉、蟹黃與番茄,北市計程車撞自小客車 孕婦無礙送醫,並加了一點豬肉拌炒而成。(圖/姚舜攝)

〈葛仙米熘鴨脯〉用的「葛仙米」古時是皇帝吃的長生不老藥。(圖/姚舜攝)

〈蟹黃爐肉扒魚肚〉用了兩種不同烹技料理的「爐肉」,索尼電視銷售專家 進駐美賣場,夾著厚厚的花膠,莫忘來時路/2月15日-孫運璿令人懷念,並用雞高湯和蟹黃提味,是高檔菜餚。(圖/姚舜攝)

皮酥肉嫩的〈爐肉〉,口感與味道和粵菜的〈燒腩〉很像,都是美味可口的豬肉料理。(圖/姚舜攝)  

切得很細的雞絲、肉絲、木耳絲,以及油煸白菜合炒,清爽滑口,展現細膩廚藝做工。(圖/姚舜攝)

〈厲家菜〉傳人厲曉麟日前快閃來台,並帶來許多新菜。(圖/姚舜攝)

以皇廷料理著名的北京〈厲家菜〉傳人厲曉麟,也跟上「快閃」流行腳步於低調訪台,並為開在台北信義區BELLAVITA內的〈厲家菜〉餐廳,帶來許多台灣過去難得一見的全新菜式,同時其中不少有高檔珍稀食材結合細膩廚技演繹的菜餚。由於時值大閘蟹產季,厲曉麟並用手工現拆的蟹肉、蟹黃為菜餚賦味添香。厲曉麟並說,台灣買到的陽澄湖大閘蟹品質比在北京買到的要好,「所以不必另外再炒蟹粉」,厲曉麟直接用現拆的蟹黃與蟹肉入菜掛味,讓客人可以直接品嘗當季蟹鮮。厲曉麟說,在北京買到的大閘蟹每隻約莫3兩,而台灣〈厲家菜〉餐廳所用的大閘蟹則每隻起碼都有5兩,個頭大、蟹肉與蟹黃自然也較多。厲曉麟表示自己並不清楚北京買到的大閘蟹個頭比台灣的小,只說「既然台灣的大閘蟹質量好,就多用點吧」。每至秋蟹盛產季節,有些餐廳都會推出「蟹粉菜餚」以廣招徠。所謂「蟹粉」,指的是用蟹黃或蟹膏,加了鹹鴨蛋蛋黃、胡蘿蔔泥用油炒出的膏糊狀醬料。厲曉麟表示,炒蟹粉的功力再怎麼高明,味道都比不上現蒸出爐、從大閘蟹蟹殼內拆出的蟹黃,所以他喜歡直接用蟹黃入菜,因為「純的就是香」。為讓客人嘗鮮,〈厲家菜〉餐廳的內外場人員空班時都進入廚房拆蟹。比較特別的是,許多餐廳拆蟹肉,會用根圓型不鏽鋼棒子,壓著 蟹腳邊用力邊滾的將蟹肉從蟹殼內「擠壓」出來。不過厲曉麟認為,這方法雖然較省事、有效率,「但壓扁了的蟹肉口感與味道就變了」,所以他堅持用剪刀將殼剪開,再將蟹肉慢慢挑出。〈厲家菜〉本季推出的蟹鮮美餚,有大菜、亦有家常小食,更有用珍稀食材結合細膩廚藝作出的宮廷料理。昔日清宮皇帝御膳菜餚,進到時光隧道在〈厲家菜〉餐廳重現,一直都是這餐廳的賣點。〈西紅楴蟹肉燒賣〉的內餡有大閘蟹肉、蟹黃、番茄和一點點豬肉,加了雞高湯炒製後,包在燒賣中蒸出,像朵大花的燒賣中還另外又用了蟹黃點綴增色添香,是形色味皆誘人的「華麗版燒賣」。〈紅油芙蓉蛤什蟆〉是將蛋清和蛤什蟆加了雞高湯舖底,再拌入現拆的蟹肉、再淋高湯清蒸,蒸熟後再淋紅油並用蟹黃點綴,蛋白柔滑細嫩、蛤什蟆的口感像海綿蛋糕般微微彈Q,雞湯鮮、蟹黃香,交融出美味。〈爐肉〉也是新菜。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用加了料理與蔥、薑、鹽的水煮過去腥,然後吊起來晾乾,再包著錫箔紙、豬皮朝下、錫箔紙並打洞後,送進烤爐中爐烤,烤時豬油從洞孔中流出,成菜後皮酥肉嫩,風味與口感和廣東燒臘的〈燒腩〉很像,但〈爐肉〉更細,且味道不似〈燒腩〉那麼鹹。除了直接切成小磚當開胃首碟,厲曉麟這回也用〈爐肉〉結合不同廚技另外作了〈蟹黃爐肉扒魚肚〉,讓客人嘗出高檔食趣。〈蟹黃爐肉扒魚肚〉是將兩片厚切的〈爐肉〉,上下夾著膠質豐厚的鮸魚肚,上層的爐肉用烤的,下層爐肉則用白菜煨煮至軟爛,上了盤後再用濃鮮高湯與蟹黃賦味,兩種口味的爐肉加上花膠(魚肚)和蟹黃,成就頂級美味。〈葛仙米熘鴨脯〉所用的「葛仙米」,相傳是晉朝時一名叫葛虹的道士,為求長生不老藥而發掘,這仙米治好了當時皇太子的病,故從此冠上「葛」姓。厲曉麟用葛仙米熬成濃湯,為溜鴨脯增加口感。鴨脯即鴨胸肉,厲曉麟將鴨胸肉片切成了細條,拆了蛋清、拍了薄粉用醬汁沖淋「熘」熟。這鴨胸肉的口感滑嫩宛如牛肉,不說,不知是鴨肉。(工商),

已標籤 , , | 發表迴響

乳脂肪不足不能稱奶油 7月上路
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公告,大成商工五棟違建 雲縣府:停用,未來乳脂肪達80%以上才能叫奶油;以食用油脂製人造奶油且油脂含量達80%以上,立院內政委員會續審 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,應標為人造奶油,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地價稅徵免規定,今年7月1日施行。衛福部為強化奶油、鮮奶油、人造奶油及脂肪抹醬等產品品名及標示管理規範,群光藍天集團股填息 12天內達陣,公告「市售奶油、乳脂、人造奶油與脂肪抹醬之品名及標示規定」。公告規定,馬總統:女性工作考績不應受產假影響,奶油及鮮奶油是由乳品衍生的油脂製品,莫忘來時路/2月15日-孫運璿令人懷念,其中乳脂肪須達80%以上才能叫奶油,乳脂肪含量10%以上未達80%者稱鮮奶油/乳脂/食用乳油/鮮乳油。另以食用油脂製成人造奶油且油脂含量達80%以上產品,品名應標示為「人造奶油」;油脂含量達10%以上未達80%產品,品名應標示「脂肪抹醬」,且產品外包裝標示都不得使用為植物性奶油。食藥署提醒,市售奶油、鮮奶油、人造奶油及脂肪抹醬等相關製品,如有標示不完整,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,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。另內容物所含乳脂肪或食用油脂未達標準產品,卻命名為「奶油」、「鮮奶油」或「人造奶油」,屬標示不實,涉違反食安法規定,最重可處400萬元罰鍰,並依法限期回收改正。1060206(中央社),

已標籤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