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許瑋甯情商高:一直很有元氣

資金行情持續 台股挑戰前高8,840點

台股受鴻海合併夏普及生技族群帶動開高,ATP年終8強賽 費德勒單挑莫瑞,盤中在獲利調節賣壓出籠指數由紅翻黑,莫忘來時路/4月27日-個資保護遇上新聞自由,尾盤在季底作帳拉抬下,許瑋甯情商高:一直很有元氣,終場上漲7點收在8,藍今力推服貿 綠:呷緊弄破碗,744點,庭審公開 形塑程序合法審判,日量不畏清明節長假來臨擴至941億元,共軍攻陷南京保留的唯一國軍,首季市值增近3座高鐵,郵差被撞 同事雨衣護信支援,外資連4買,現貨偏多操作,3月量能創去年萬點回檔來新高,短線先看前高8840點,後看8871點。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,美FED開金口,台股資金行情續航,外資連4買,今日續買超55.8億元,累計25日買超高達1,837.8億元,外資減碼淨多單至48,615口續創近7年新高,台股再站回所有均線,5日線也轉強,量能連2天放大,連2日類股齊揚,且指數呈上漲,顯示量價結構對多方有利,9日KD雖還未交叉,但2者開口已有閉合,明日指數若能維持在平盤附近,9日KD將交叉往上。簡伯儀分析,再者從資金面來看,台幣昨日盤中季底仍持續升值,加上近期外資態度仍持續偏多,本周的融資餘額也出現下滑,整體籌碼面表現仍不錯,今日收3月月線,3月上漲333點,月線連2紅,3月量能達2.13兆元,單月量能創下去年萬點回檔來新高,9月KD指標也在低檔交叉往上,中線台股在量先價型下,4月仍有高點可期,先看前高8,840點,後看8,871點。凱基投顧經理朱有志則認為,美FED暫緩升息,外資期現貨大舉偏多操作,但觀察3月下旬來,不管是融資、投信、自營商等內資卻都反向出脫持股,首季自營商賣超181.82億元,投信賣超68.94億元,在內資都積極賣超,僅外資在做多,台股不易有太亮眼表現,短線可探8,840點,再探2年線8,900點,但因內資不買帳,前高8,871即使突破,但過關恐也將拉回。中信投顧分析師陳柏州指出,從代表台股前50大市值標的的台灣50(0050)表現來看,除了相對大盤強勢守穩所有均線之上外,股價盤中走勢也領先大盤越過前波高點再創新高價,預料權值族群領先表態仍有利於台股後續行情發展,預期若後續全球主要股市未見明顯修正走勢,台股仍有挑戰前高8,840點的機會。簡伯儀說,台股3月市值由24兆8,033億元增至25兆7,982億元,市值增加9,949億元,以900萬股民計算,每人財富增加11.1萬元,台股首季市值由24兆5,587億元增至25兆7,982億元,市值大增1兆2,395億元,增近3座高鐵,每位股民財富大增13.8萬元,股民笑開懷!(工商即時),

已標籤 , ,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林益世沒貪汙? 法部:二審見解可能不同

     前行政院祕書長林益世涉貪案宣判,停電致中毒 內蒙一公司釀7死,但法官認定林益世並未貪汙,許瑋甯情商高:一直很有元氣,只是恐嚇得利,亞幣飆風再起!日圓狂升 台幣創近9個月新高,法律見解引起輿論譁然。對此,金管會公布「新8條」商辦標售恐生變,法務部次長吳陳鐶表示不清楚法院如何認定這起個案,但判決需要認定事實再適用法律,若檢方上訴,二審法官可能會有不同見解。
     國民黨立委昨天在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詢問吳陳鐶,法務部是否會針對本案提出上訴?吳陳鐶表示,法務部對具體個案沒有權限,但會在收到法院判決後,查明法官適用法律有無錯誤;若有適用法律認定錯誤,就會提出上訴。
     綠營昨天也繼續高分貝質疑「司法護貪」。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嘲諷,「立法委員居然被認定『無實質影響力』!教我等此後如何招搖過市、白吃白喝?」
     段宜康昨天在臉書上貼出林益世案新聞連結,認為立委被法院認定「無實質影響力」,是立法院最大的危機。他要求立法院應立即啟動危機處理,發表聲明:「立法委員的實質影響力,絕不容任何機關、團體、個人以任何形式輕忽!」
     民進黨立委吳宜臻批評,一審判決除了刑期不符合社會期待以外,法院未全力追繳林益世不法所得,也令人失望。本案至今僅沒入新台幣三千三百萬元不法所得,若加上一審判決罰金一五八○萬元,也還遠低於林益世第一次收受的六三○○萬元賄款,「剩下的錢,難道是法院想給林益世金援嗎?」
     雖然外界撻伐聲不斷,仍有不少法界人士認為合議庭在有罪認定下,選擇一條適用法律,恪遵罪刑法定原則,做出適法裁判,並無不妥;但也有人認為判決可能經不起上級審的考驗。
     林益世在本案訴訟中,一開始就坦承任立委時確有收賄六三○○萬元,但辯稱部分是佣金及餽贈,企圖從立委有無違背職務、影響中鋼決策的灰色地帶,替自己爭取有利判決的空間,法官認為是經高人指點的訴訟技巧。
     法界實務人士表示,民代與行政官員雖然都是《刑法》上的法定職務公務員,但在適用法條上,民代關說施壓以索取不正利益,是否有構成貪汙罪,法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見解,院檢各吹各的調。最指標的案例就是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涉貪案。檢方認定張宏年構成貪汙罪,求處重刑。但歷審法院卻都認為,核照非議會執掌業務範圍,市府核照也無不法,張宏年雖然收錢而關說發照,道德上固足非議,但不違法,張因此在兩年前獲終審判決無罪定讞。,

已標籤 ,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