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彙整:陶妍霖省到家

打造巴別塔

     ■如今谷歌正致力開發能打破世界語言隔閡的翻譯工具,戲曲中心鋼梁歪斜變位11公分 傳藝中心:已補強,或許巴別塔能在人類歷史重現。
     ■Can the language barrier be breached? Google certainly thinks so and the company is making progress toward a universal translation tool.
     舊約聖經《創世紀》中,台大醫師:基因已突變 對人類感染力強,原本語言統一的人類企圖打造一座通天高塔,流行情報-蛇型包時尚魅力 名人無法擋,稱作巴別塔,陶妍霖省到家,上帝為懲罰人類妄自尊大挑戰神威,換囚無進展 日本約旦煎熬,讓他們從此語言不通、四分五裂。
     科幻小說家想像人類的未來世界時,蹦出不少天馬行空的想法,像是發掘免費且取之不竭的能源,或實現以光速在太空旅行的夢想,還包括發明精通各種語言的翻譯機,破除人類語言障礙,重建巴別塔。
     這幾個夢想當中,至少有一個全球網搜巨擘谷歌正努力讓它成真。專攻人工智慧的41歲德國電腦科學家奧奇(Franz Josef Och)被谷歌委以重任,負責研發舉世通用的翻譯工具。
     奧奇長久以來致力一個目標,就是打造出完美翻譯裝置,能迅速譯出任何文本、網站內容或語言會話。開發此裝置,或許有助旅人克服語言藩籬暢遊世界,也可能害很多靠翻譯吃飯的人沒頭路,但對奧奇來說,更大的意義是要替人工智慧鋪路。
     谷歌程式 71語言互譯
     從開發無人駕駛車到從事延長人類壽命實驗,「異想天開」可說是這家網路巨頭一大經營特色。儘管由奧奇接手領導的谷歌翻譯(Google Translate)部門迄無重大成果,但奧奇團隊意圖終結巴別塔倒塌後人類語言不通歷史的雄心,想必是無人能及。
     其實谷歌翻譯在奧奇團隊的努力下還是有不小進展,現今已可讓71種語言互譯,好比英語譯成德文,或冰島語翻成日語。
     舉例來說,德國《明鏡周刊》的文章透過谷歌翻譯開發的程式,可在須臾間變成法文版;另外只要手指點擊一下,義大利網站的內容便能以德文示人。日本火車站的標示讓人霧煞煞看不懂時,用智慧手機拍下照片,谷歌翻譯的應用程式(app)會自動辨識照片上文字進行翻譯。
     精益求精的谷歌團隊還研發出新款app,將智慧手機變成會說話的翻譯機,目前為止可處理20多種語言。舉個例子,有德國人在北京攔了輛計程車,用德語對著智慧手機說他急著上藥房,手機隨即以中文重複他的話告訴司機。
     模擬人工翻譯編纂辭典、解釋文法句構及界定一般翻譯程式所需的規則,並非谷歌翻譯團隊的發展重點,谷歌仰賴的反而是其坐擁龐大資料庫和統計數據的優勢。
     奧奇表示:「基本上此系統的工作是找出現有譯文的關聯性,自行學習如何處理數十億又數十億的文本。」現有資料庫愈龐大,系統就運作得愈好,所以谷歌翻譯系統唯有在網際網路時代才具可行性。
     若要將一句法文譯成德文時,谷歌系統會從現有資料中搜尋合適的片語,再經由運算找出最佳方式組構新句子。雖說翻譯成效不錯但仍不夠完美,句法、語調及詞語歧義依舊是自動翻譯系統有待解決的幾大問題。
     歐盟程式 翻譯官方術語
     懷抱消除語言障礙野心的不僅只有谷歌。社群網站龍頭臉書日前收購語音辨識工具開發商Mobile Technology,想利用其研發出的語言輸入自動翻譯技術,讓全球200多國逾10億用戶可以不受語言限制彼此交流。
     歐盟亦自行開發名為MT@EC的自動翻譯程式,主要用以處理官方術語。微軟研究院(Microsoft Research)的全球事務主管拉希德,去年秋天在中國一場會議上,展示了可將他說的英文同步翻譯成中文的電腦裝置,而且完全是真人原音沒有絲毫機器音,更顯得人性化。,

已標籤 , , , , | 發表迴響

爭議中開場 也是負責的開始

     中職季中選秀開啟國內高中生畢業生打職棒的管道,陶妍霖省到家,卻也是「夢想」與「現實」的拉鋸,貿易自由化 經部:大勢所趨,高中球員與家長單純的對職棒充滿憧憬,分段調漲機票 金門議員批障眼法,毫無戒心,球團雖然可以不必浪漫以對,但拿出負責的良心有其必要。
     義大第一輪指名范玉禹的爸爸范金祥是中職球迷,一路支持中職到底,他說:「不管中職的二軍怎樣,我還是放心讓小孩往職棒發展。」標準球迷的決定是無怨無悔,他希望家中趕快有中職的球員。
     如同統一獅第一指名的投手江辰晏,竟然夢到被獅隊選中了,他說:「如今夢想成真,心裡很開心。」這位罕見擁有太魯閣族血統的投手,對中職二軍環境毫無所悉,只想著去闖蕩。
     球員打球、家長看球的浪漫情懷總是詩!帶著天真的想法,多少美化他們對中職的想像。前旅日球星郭源治卻明確指出:「職棒就是現實!職棒不會有什麼保障,一切要問自己有沒有實力、努力與能力挑戰自我!」
     講現實莫過於職棒球團,中職從10年前就有針對建立二軍的代訓制度,政府出錢出力輔導球團建制完善二軍,可是10年來,球團做得「2266」,遑論犧牲數百名代訓球員,遺珠之憾有誰負責過?
     高中球員絕對不能淪為「代訓第二」的下場。如果今年中職票房回春,能夠讓球團更正視二軍體制,而加強充實教練團、訓練環境,開始用更負責的心態對待首批高中球員,那麼以前當做「炮灰」的代訓球員才有代價。,

已標籤 , , | 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