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港:鵬灣跨海大橋因墊片系統故障緊急搶修,
愛滋檢驗
,昨已修復完成,
清境小瑞士
,今、明兩天周末恢復正常,
二手中古機械
,開橋秀依然準時登場。跨海大橋啟用以來吸引大批觀光客觀賞,
防水隔熱
,粗估一個周末至少五千人次造訪。,
離婚協議書範本
,,
屋頂隔熱
,
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卓爾山景區一輛行駛的景區中型巴士9日上午9時許發生側翻。此事故已造成3人死亡,
,20人受傷。澎湃新聞網報導,
,目擊者表示,
,他與朋友目睹一輛景區中型巴士在道路上側翻,
,他和朋友趕過去發現多人受傷,
,車下壓著的三個人傷情嚴重,
,他和其他遊客一齊把巴士翻正後進行施救。多名網友在微博跟帖表示,
,卓爾山景區的觀光車車速很快,懷疑事故和車速太快有關。事發後,遊客集體步行下山,卓爾山景區停止營業。公開資料顯示,卓爾山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,被青海省文聯命名為「音樂家采風基地」和「攝影家創作基地」。該景區位於祁連縣城八寶河北岸,因海拔較高,上山下山需乘坐中巴。經查,卓爾山景區由私企經營,事故車輛牌照為青C05317,2016年逾期未檢驗,核定載客22人,實載23人。目前,卓爾山景區已全面停業整頓,警方已控制司機,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。(旺報),
《看見台灣》紀錄片紅遍全台,
,引發民眾深思。被美國街舞源起舞團、麥可傑克森專屬老師Electric Boogaloo第一個認可的華人施曠,
,發起台灣舞者「跳見台灣美」影片,
,他們在擎天崗、孔廟、七星潭等地自由揮灑身影,
,拍成《看見台灣》街舞版。
施曠發起 自製影片
施曠說,
,「跳出台灣美」一共有15支影片,
,全是小成本製作,
,請學生導演和舞者合作,
,試圖以街舞和全台各地風景結合,
,希望不僅讓大家看見台灣的驕傲,也能省思台灣最美的究竟為何?
施曠發起活動後,受到全台熱愛街舞的民眾響應,收到高達40支自製「跳出台灣美」影片,包括在宜蘭東岳部落、日月潭、清境農場、台南安平觀夕平台等地,甚至在蘭嶼、或者前往台南的火車上,都有各地舞者身影。
施曠說,在和國外舞者交流的過程中,發明「機械舞」(Popping)知名美國舞者Boogaloo Sam看完台灣人跳舞後,對台灣舞者的創意和自由,即興與包容性,豎起大拇指。
「跳出自己的味道」
施曠說,他發現世界因為新媒體的發展拉近距離,但也受他國文化影響而失去自己特色,因此認為應該更重視對台灣的認同,「我們要怎麼從舞蹈中告訴別人,我是台灣人,我經歷了什麼?我的文化在哪裡?」
施曠說,台灣的舞者「跳得好不好」不是一個問題,重要的是,「台灣跳出屬於自己的味道了。」
但施曠在教學過程中,卻也發現台灣人對台灣文化很陌生,心裡和台灣的那條弦好像「斷了」,無法對這塊土地感同身受。
於是,他和一些舞者創立「台灣街舞藝術協會」,發起拍攝「跳出台灣美」活動,更在舞作中穿插時事,如以「白色恐怖」為題,營造出「想說又不能說出口」的意境,諷刺時至今日,對語言束縛的「白色恐怖」仍無所不在,人民無法真正自由地傳遞內心聲音。
施曠說,街舞在台發展至今,已經不只是次文化,甚至還漸漸成為一種主流文化。施曠期盼,透過「看見台灣美」影片,不僅可讓大家更了解台灣人文風俗,也可讓大家更理解,街舞也是一種台灣之美。,
據英國媒體報導,
,社群網站龍顏臉書(Facebook)2011年海外獲利達8億英鎊,
,但卻透過一系列避稅地,
,把獲利轉移出去,
,只支付290萬英鎊的公司所得稅。
英國「每日郵報」(Daily Mail)報導,
,跟Google與蘋果(Apple)一樣,
,這個社群網站據稱利用愛爾蘭總部逃避英國繳稅義務,
,把利潤轉到加勒比海開曼群島的子公司。
「星期泰晤士報」(Sunday Times)報導,要在臉書購買廣告的英國公司,必須透過臉書愛爾蘭公司(Facebook Ireland Ltd);臉書愛爾蘭公司可以讓臉書避開英國皇家稅務暨海關部(HM Revenue and Customs)與其他高稅負轄區當局。
因此,臉書只繳了不到24萬英鎊稅金給英國稅務當局。
有400名員工的臉書都柏林總部,2011年毛利達8億4000萬英鎊。
儘管如此,臉書愛爾蘭公司把龐大獲利轉移到開曼群島子公司與美國母公司後,公布2011年虧損1500萬英鎊。
英國工黨(Labour)國會議員曼恩(John Mann)最近公開談到臉書的這項行動,稱它們「虛偽且不道德」。
曼恩說:「它們從英國的網路基礎建設獲得龐大利益,卻沒有做任何事來資助網路基礎建設。這就像是在路上開車卻沒繳稅。」
臉書發言人為它的會計處理辯護,並稱它遵循所有相關規範且謹守繳稅義務。1011224
,
反媒體壟斷法草案已在立院完成初審,
,不過,
,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陳光毅昨日表示,
,台灣現有廣電三法已對相關媒體有所管制,
,如今又提出反媒體壟斷法,
,根本是為了反旺中,
,且法令如太過針對性,
,如何可長可久?
至於已初審完成的反壟斷法草案,
,加入的媒金分離條款是否要溯及既往,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認為,應該回溯,不能只對新業者設有較高門檻,規範最好要一致公平對待。
陳清河說,如果媒金分離條款要回溯實施,應該回溯到二○○六年NCC成立時,但還要考量主管機關是否有能力去執行。
另對獨立編審、編輯室公約等制度,陳清河也認為,可以回溯要求實施,別讓社會對媒體一直有質疑與不信任,言論集中、偏頗或不多元的議題,透過相關機制,能較有規範性的處理。
台灣通訊學會年會暨「媒體集中度與數位匯流」高峰論壇昨日舉行,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聖芬說,反壟斷法的立法必要性有待商榷,包括報紙、廣播與電視等,相對於新興媒體,都已算是傳統媒體,事實上,不只無法壟斷,甚至連產業發展都面臨很大危機。林聖芬開玩笑地說,他當理事長很有危機感,怕自己會成為末代理事長,將來說不定連公會都組不成。
台大新聞所副教授谷玲玲則認為,這段期間各界談論反媒體壟斷,主要是採古典媒體理論,還處在傳統對媒體的定義,對於正在發生的數位匯流不太清楚。政府對於數位匯流後的媒體產業如何轉型等,應多花點心力。谷玲玲同時對目前台灣媒體的設施、應用與內容產製等在東亞地區顯得落後,感到很憂心,怕未來會落後日本、南韓更多。
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秘書長彭淑芬指出,報紙市場萎縮,業界朝廣電、數位寬頻與雲端方面發展,產業界普遍的心聲是目前市況並不好,尤其面對網路蓬勃發展,經營愈顯困難,迫切需要的並不是反壟斷法,而是振興產業經濟的法令。,
仁愛鄉長補選候選人江子信(右)競選總部成立,
,前原民會主委瓦歷斯‧貝林送上蘿蔔象徵「好采頭」。(廖肇祥攝)
仁愛鄉長補選候選人江子信(前左)競選總部成立,
,他上台致詞前受到支持者熱烈歡迎。(廖肇祥攝)
仁愛鄉長補選候選人江子信競選總部成立,
,他上台揮旗象徵「旗開得勝」。(廖肇祥攝)
仁愛鄉長補選進入倒數階段,
,國民黨籍候選人江子信競選總部21日成立,
,他在致詞時強調自身在仁愛鄉從事教職長達23年,
,幾乎遍及各個部落,
,因此對於仁愛鄉的施政問題有相當深的體認,
,自認有優越的條件勝任仁愛鄉長。江子信一年半前與孔文博競選仁愛鄉長敗陣,
,孔文博因當選無效二審定讞解除鄉長職位,江子信捲土重來,21日在霧社郵局前舉辦競選總部成立大會,前立委林春德、前原民會主委瓦歷斯‧貝林、前仁愛鄉長及縣議員張國華、沈明德擔任他的競選幹部,也前來站台支持。江子信接下菜頭、粽子、包子、粽子、鳳梨等象徵勝選的禮物,揮舞戰旗象徵「旗開得勝」,在10名村長、6名鄉民代表的簇擁下上台致詞,他表示自己待在仁愛鄉教育圈23年,從基層教師、主任做到校長,曾經在春陽、中正、法治、合作、南豐國小擔任教職,小時候在互助國小讀書,幾乎鄉內每個部落、各個族群區域都很熟悉,擔任地方首長就像培訓機長,要從基礎練習、模擬再逐步上手,自認有絕對的條件勝任鄉長。江子信並提出要開辦賽德克族運動會、推動鄉內長照、社會福利、尊重歷史事實,實現轉型正義,找回原住民的自主權等政見,獲得支持者熱烈回應。瓦歷斯‧貝林表示,仁愛鄉民必須找回土地正義,未來的新鄉長「不要包工程,而是要幫助鄉民要回土地」。(中時),
年關將近進入辦年貨高峰,
,台聯黨團昨召開記者會指出,
,還沒到過年但今年1月生鮮農產物價較去年同期大漲,
,對此,
,量販業者回應,
,受到供貨端短缺、油電雙漲、飼料成本增加及年節預期漲價心理等因素影響,
,今年部分魚產、雞肉、蔬菜價格的確較去年上漲,
,目前魚、雞平均已漲二成,
,且越近過年,
,餐桌上必備的白鯧、黃魚等價格勢必會再拉高。
愛買表示,今年像是白鯧、黃魚等海魚短缺,市場供貨端已漲二成,蒜頭則因前年底、去年初因盛產滯銷而價跌,導致蒜農今年減產而價漲。全聯福利中心指出,因飼料成本增加,導致今年土雞漲幅達一成五,二、三個月前市場毛雞每公斤約卅五至卅八元,現已漲至五十八元。
大潤發指出,因產量緊縮及飼料成本增加,今年魚、雞價格平均漲二成,生香菇每斤從五十九元漲至七十三元,但也因今年生鮮價格浮動較大,也因此看好冷凍年菜的銷量會增加。
家樂福表示,今年過年魚、肉價格漲,部份菜價像是高麗菜也因為先前盛產賤價,導致農民耕除減產,價格變高。,
數項歐洲及法國調查指出,
,法國去年的種族歧視問題有趨於惡化的現象;法國官方統計,
,針對穆斯林的暴力行為,
,去年一年內就增加為3倍,
,可能與巴黎遭受兩次恐攻有關。歐洲理事會(Conseil de l’Europe)公布報告,
,指出法國種族歧視言論普遍化的問題,
,且除了種族歧視以外,
,法國也有恐懼同性戀、反猶、恐懼穆斯林和歧視羅姆人(Roms)的現象。歐洲理事會秘書長賈格蘭德(Thorbjorn Jagland)表示,
,仇恨言論在公共領域變得普遍,是值得擔憂的事情,他呼籲政治人物克制自己不要散播會傷害弱勢團體的言論,也不要煽動法國社會的緊繃氣氛。歐洲反種族歧視及不寬容委員會(ECRI)舉例,2013年,肖萊市(Cholet)市長布杜雷克斯(Gilles Bourdouleix)針對非法占據農地的流浪族群說,「也許(納粹領袖)希特勒(Adolf Hitler)殺得還不夠」。過去兩年內接連發生以色列以強勢武力砲轟加薩走廊、難民湧入歐洲及巴黎恐怖攻擊等事件,法國境內針對猶太人及穆斯林的暴力行為明顯增加。法國內政部統計,2014年,涉及種族歧視的暴力行為增加了14%。若單以反猶來看,暴力行為增加了36%;針對穆斯林的暴力行為,更在去年一年內增加為3倍,可能與巴黎遭受兩次恐攻有關。這些暴行包括猶太商店和清真肉鋪被攻擊、墓地被毀、穆斯林長老收到夾帶豬肉片的辱罵信件,以及戴著猶太圓帽的男子在街頭被刀砍等事件。反種族歧視及猶太歧視跨部會代表團(DILCRA)提出另一項數據佐證,去年一整年,依據膚色或種族衍生的暴力通報案件數比2014年增加22%。法國總理瓦爾(Manuel Valls)去年就明白表示,種族歧視、反猶、仇恨穆斯林、排斥外國人、恐同等現象,「以令人無法忍受的方式在增長」,因此政府去年規劃在3年內動支1億歐元(約新台幣36億元)投資在教育、網路及司法單位,用以打擊種族歧視和反猶主義。根據1972年實施的法國法律,根據一個人的種族、國家、宗教等理由挑起歧視、仇恨和暴力,屬於犯罪行為。1050302(中央社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