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個環保團體不滿立委翁重鈞將「水土保持法」排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議程審查,
,22日前往翁重鈞義竹服務處陳情。過程中因環團成員要求接受陳情的助理明確提供撤案時間表,
,一旁鄉親看不過去批環團口氣差,
,像在審犯人,
,雙方數度口角,
,經警方架開才化解風波。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、要健康婆婆媽媽南部團、桃山人文館快樂公民學苑等團體成員,
,昨天上午到翁重鈞服務處演出行動劇,
,並遞交陳情書要求撤案。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常務理事吳麗慧說,
,台灣因乾旱嚴重缺水,
,各地水庫又淤積嚴重面臨死亡,還有農業縣不得不休耕,代表台灣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彰,農委會長期行政怠惰、不劃設特定水保區,現在卻要修法放寬水庫旁的開發,形同為財團大開方便之門。吳麗慧強調,2年多來環團嚴正反對修法,沒想到翁重鈞竟然又把水土保持法修法排入議程,「翁重鈞不要當歷史的罪人!」要健康婆婆媽媽南部團長邱春華進一步質疑,會期只剩這麼短的時間,趁這個時候把有問題的法案推出去,動機十分可疑。由於翁重鈞出外考察不在,環團19人以行動劇表達訴求後,還遞交陳情書給助理劉家蓁。但因環團堅持要劉家蓁明確答覆翁重鈞何時撤案,前來關切的義竹農會監事顏明虔認為環團咄咄逼人太過分,衝上前怒問「在問犯人嗎?為何用這種語氣?」前嘉義縣議員陳俊宏也跟著「讚聲」,批環團「沒禮貌、態度差,沒水怪立委?」環團不甘示弱回嗆「這是待客之道嗎?」、「走著瞧」,雙方相互叫囂你來我往,加上環團不停高喊撤案,眼看火藥味愈來愈濃,警方立即將雙方人馬架開,最後不歡而散。「法又不是我修的」,翁重鈞事後了解環團陳情目的,解釋法案是經過公聽會和行政院等合法程序產生,他身為召委也是照程序來,「又還沒開始審」,反駁環團不該未審先判,做過當的行為和抹黑,還強調「不是幾個人就代表全台灣人的意見」。,
台南市人口數十月份正式突破一八八萬人,
,九月廿八日生產、十月中旬登記的葉政瑩、賴曉薇夫婦女兒小伶是第一八八萬位市民。
市長賴清德為了慶賀台南人口成長冠南台灣,
,加上一八八這數字很吉祥,
,昨赴葉家贈金飾、賀牌、安全座椅、閱讀禮袋。
大台南升格前總人口數僅一八七萬三七九四人,
,升格迄今,
,扣除死亡、移居等因素,
,人口成長六五六六人,
,突破一八八萬,
,截至十月份已有一萬四千多名新生兒,人口總增加率居南部之冠。
廿五歲媽媽賴曉薇說,雖然迎接新生命很開心,但單靠在南科上班的丈夫賺錢養家,感覺頗有壓力,之後還是會去工作,孩子交由保母照顧。賴清德表示,台灣生育率低迷,全球排名墊底,台南去年新生兒人數一萬四千兩百零八人,是五都排名第四,為提高出生率,市府祭出多項政策協助,包括發生育獎勵金,第一胎補助六千,第二胎以上補助一萬二千元、二到六歲兒童就讀市公立幼兒園完全免學費,私立幼兒園則每人每年補助一萬。,
繼去年寶寶爬行大賽後,
,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昨舉辦「進階版」寶寶搬運賽,
,廣邀今年足歲且逐漸增加運動量的幼兒,
,同台較量搬運物品。曾參加爬行賽獲最後一名的林品希,
,勇奪分組冠軍,
,成功雪恥。院方表示,
,去年兒童節前夕舉辦爬行賽廣受好評,
,今年舉辦「進階版」搬運賽,限定1至2歲剛學會走路的幼兒參加,寶寶不僅要「競走」,還要較量誰能搬回最多日用品,昨共18名「小小選手」參賽。「自己的用品自己拿!」院方準備48包濕紙巾,供幼兒到終點搬運折返,拿多少、送多少,看誰1分鐘內拿最多。有寶寶健步如飛,有些則「且戰且走」或「步履蹣跚」,驚呼與笑聲不斷。1歲7月大的林品希,去年以新生兒身分參與爬行賽,但阿嬤一放手,停在起點哭鬧,成了最後一名;經過1年,昨在阿嬤加油聲中飛快抵達終點,拿了1包濕紙巾並奪分組冠軍,成功雪恥。總冠軍、周姓寶寶今年剛滿2歲,拿下3包濕紙巾奪冠。阿嬤笑說,平時以簡單家事指令,訓練寶寶幫忙拿東西,所以「搬運」算是強項。小兒科醫師蔡幸真表示,7、8個月大幼兒開始學爬行,1歲後逐漸學走路,並開始使用玩具或至戶外運動。運動可促進幼兒大腦、心肺功能、肌耐力與平衡感,心情也會變好,鼓勵多帶幼兒運動。她也提醒,嬰幼兒成長速度因人而異,但若家中嬰幼兒學爬或行走晚了半年以上,就可能為發育遲緩徵兆,應儘速尋求專業醫師協助。,
「槿汐姑姑」孫茜24日離台前特地去逛故宮,
,笑說:「畢竟我是從宮裡走出來的,
,就到宮裡去瞧瞧有哪些寶。」結果感動到「不寒而慄」;她看到了家鄉甘肅蘭州700多年前的古地圖,
,圖上的北塔山離她家僅5分鐘路程,
,她從小在那生活玩耍,
,沒想到會在台灣看見故鄉昔日風貌,
,要不是遊客多,
,可能就哭了,
,她立刻殺到紀念品店,
,買了印有古地圖的書籍。
她對台北夜市也念念不忘,前晚再去饒河夜市,從藥燉排骨、烤玉米、包心粉圓、焗烤馬鈴薯,一路吃到麻辣火鍋,小販看到「槿汐姑姑」還自動加菜,吃得她笑說半個月後才敢量體重。她還為愛犬買新衣,她說牠個性凶悍有「母老虎」外號,逛夜市看到一件小老虎外型的狗衣服,覺得有趣就買下來。,
59歲的薩科奇於黨魁選舉前夕的造勢大會表示:「在一切事情如此糟糕之際,
,若繼續置身事外,
,可說是懦弱行為,
,這違反我堅持的政治理念。」儘管薩科奇當前面臨諸多司法調查,
,重返政壇之路面臨波折,
,但民調顯示他將可順利贏得黨魁選戰。然而,
,薩科奇回鍋當「人民運動聯盟」黨魁,
,並不保證就能在2017年擊敗奧朗德一雪前恥。奧朗德的陣營9月再度遭逢選戰挫敗。3年前創法國歷史紀錄、首度由左派拿下的國會參議院(上議院),
,於28日改選後重歸右派掌控,
,由「人民運動聯盟」及盟黨共同拿到過半席次。當時奧朗德施政滿意度創新低,僅有13%。然而,英國瑞汀大學的法國政治專家柯納普說,仍有不少法國人受不了薩科奇這位喜愛炫耀的「閃閃發光」前總統。薩科奇共直接或間接涉及6案件遭調查,包括2007年大選時涉嫌非法募集競選資金,先後接受前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現值5000萬歐元的非法資助,以及收受法國女首富、萊雅集團繼承人貝登古多個塞滿現金的信封。,
昨日是土地公生日,
,吉安鄉文化廣場舉辦伯公文化展,
,除展出土地公的文化事蹟外並彰顯其庇蔭,
,更舉辦伯公福宴-小流水席讓民眾前來吃福,
,讓客家鄉親感恩及緬懷來花蓮開墾時的艱辛。
吉安鄉為花蓮各鄉鎮中客家人口最多、最密集的鄉鎮,
,當地客家鄉親大都源自新竹、苗栗、高屏。昨日10月初一剛好是客家人則稱為「伯公」的土地公生日,
,吉安鄉所特別在昨日辦理伯公文化展,
,作為吉安客家文化藝術節的前導。
公所以靜態方式列出鄉內18村共22尊土地公的故事。像永興村長屋土地公仍保有清潔奉茶的輪值牌,
,由村民輪值替換保平安;稻香、永興村則有1年吃4次伯公福宴的習俗;東昌村土地公則為「原住民土地公」。
除客家舞蹈表演,昨日重頭戲「伯公福宴」吸引百餘名吉安鄉親齊聚給土地公請客、慶生,以人潮、菜色豐富來當作對土地公的敬意,並祈求帶給吉安鄉親未來1年風調雨順、農產豐收。
吉安鄉長黃馨表示,吉安鄉為東部縱谷客家第一庄,也是全國最適退休生活居住地區。11月將是吉安的客家月,除了伯公文化展外,月中有閹雞比賽、縱谷客家第一庄啟用揭牌、福菜系列展、中國文學展及圓福祭祀等,期讓客家精神更凝聚。,
電影《大尾鱸鰻》導演邱瓈寬得知文化部邀請200位電影、文化人士參加9日晚在晶華酒店舉辦的「李安回家,
,朋友相聚」晚會,
,8日在臉書上說:「看!怎沒我?我?我?是什麼人?藏鏡人?聾人?盲人?拍A片見不得人?」還搞笑向龍應台部長喊話:「我可以自己帶便當去參觀嗎?好想看看跟您一起下凡來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們。」
她在臉書寫:「我如此這般愛您呀部長,
,好歹您的《一九四九》我在飛機上看,
,也從台北一路哭到北京呀!以前騙我眼淚,
,現不給飯吃?」她幽默說:「我不管、我不管,
,雖然我不會舔菊花,
,但我會唱菊花台呀!」她昨說:「只是向龍部長撒撒嬌,有沒有獲邀隨緣啦!」表示當晚已有飯局,「要來去吃統一肉燥麵。」
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副局長田又安表示:「我們8日早上寄出邱導演邀請函。」晚會9日舉行,8日才陸續寄邀請函,文化部似乎有些慢半拍。,
吃飯、吃飯,
,人活著得吃飯,
,但飯怎麼來的?種稻的農村長什麼模樣?且帶著孩子前進《無米樂》的故鄉台南菁寮,
,吃一次農家飯,
,聞一回稻香。紀錄片《無米樂》中老農夫樂天知命、熱愛土地的身影,
,感動許多人,
,其中,
,也包括在台北打拚的黃永全,
,願意奉獻經驗,回鄉挑起了社區營造的擔子,而他經營的「無米樂荷蘭井湧泉民宿」,則是推廣在地農村文化的生活體驗博物館。「這部紀錄片,確實是我們農民的心聲,我看了就感動呀!」陶瓷科系畢業的黃永全,曾在鶯歌從事鄉土教育,不理會別人唱衰「耍土無前途」,毅然決然在當地開設了陶瓷教育館,一方面凝聚校友力量,二方面讓陶瓷工科的畢業生,有塊教學與藝術創作的園地,並將玩陶推廣至幼兒年齡層,「現在台灣的幼稚園陶藝,是我們最早開始做的呢!」也因為這樣的背景,等他回菁寮老家設計農村遊程、親子DIY活動時,可說是駕輕就熟。■印花布高掛 彷彿辦喜事菁寮社區內北勢老街轉角處有口水井,相傳是荷西時代開鑿,人稱「荷蘭井」,供應村民飲用、滌物,距今超過300年歷史,而黃永全老家的民宿就開在井墩附近,故名「荷蘭井湧泉民宿」,院子裡「阿嬤洗衣池」所灌注的,正是清澈凜冽的井水。循著指示牌找路,可遇見一張張解說板,上頭圖文密密麻麻,都是黃永全2006年回鄉後調查的文史成果。剛進入民宿,眼前景象還以為老闆家正在辦喜事哩!粉紅、大紅的「遠東牌印花布」樣式,洋溢著滿滿的復古台灣味,讓人彷彿墜入時光隧道,一跤跌進早年農村嫁娶氛圍;孩子們早等不及大人介紹,興奮地踩起鐵罐高蹺、挑扁擔、推輕軌車,舉目所見,個個都新奇;玩餓了?社區媽媽捧上一碗熱騰騰的割稻飯饗客,也是黃永全的巧思。■大啖割稻飯 品嘗人情味早年農村每逢收割季節,會邀集親朋鄰里出人力協助,當日農忙完,主人家準備一頓犒賞辛勞的感恩餐,稱為「割稻飯」。黃永全當初想復刻這頓飯的精神,提供來菁寮的客人品嘗,結果卻超尷尬!「我請餐廳做割稻飯,他給我做年菜啦!有封肉、有蝦子,但就不像啊!」如今特別聘請社區媽媽,烹煮成一碗碗現代版割稻飯,純樸食材不是山珍海味,卻有著濃濃的人情味。回鄉貢獻需要熱情,但如何讓熱情繼續?就需要方法,「社區營造,本來就是3個瘋ㄟ帶5個戇ㄟ」,黃永全分析,農村社區發展有五大方向:一做有機、二農特產品加工、三是觀光、四開發文創、五要網路行銷,社區人力參與之外,也要使離鄉遊子能回來上班,為農村注入活力,小小一間民宿,有著大大的使命。在荷蘭井湧泉民宿,能體驗的DIY活動非常豐富,做稻草筆、彩繪斗笠、畫扇子、綁稻草人之外,由於菁寮是藍染故鄉,在這兒也能嘗試染布工藝;住宿環境為通鋪雅房,乾淨清爽,空間可供親子同宿;想到附近走走,一邊搭牛車、一邊聽黃永全導覽菁寮,則是最有FU的逛街方式。■荷蘭井INDEX★荷蘭井湧泉民宿∕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菁寮老街荷蘭井129號∕06-6622705∕blog.moc.gov.tw/blog/cnlceramists∕住宿平、假日每人700元,春節每人800元,割稻飯每碗100元,DIY稻草筆120元、彩繪斗笠180元、畫扇子150元、藍染200元,菁寮半日遊10人起每人300元,一日遊800元(田欣雲),
原住民聚落建築不只石板屋,
,以藤竹、茅草編織建造住屋和集會所曾引領風騷。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今年斥資700多萬元重現阿美族馬蘭部落家族主屋、集會所、花蓮太巴塱家屋共3間傳統屋,
,盼透過「復刻版」歷史建築,
,讓後人了解原民傳統生活。馬蘭社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顏俊男表示,
,小時候即是住在這種藤竹茅草屋,
,優點是不易腐爛蛀蟲少、冬暖夏涼,
,但缺點就是敵不過火燒、颱風,
,記憶中部落會互助蓋房子,
,無形中也傳承造屋傳統技巧。他說,
,這次帶領近20名族人從台東來蓋房,大家充滿使命感,希望重現古老建築留給後代子孫參觀。年紀最大76歲耆老伊吉說,因時代變遷,現在部落已看不到傳統家屋,幸好文化園區計畫性建造與保存,讓文化不會就此消失,感到很欣慰。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員莊政勳指出,日治時代建築家千千岩助太郎曾研究全台各地原住民傳統建築,並繪製100多張平面圖、剖面圖等手稿,集結成冊出版《台灣高砂族之住家》,新建3間傳統屋全照著書裡記錄工法形式蓋成,原味十足。完工後,將使園區累積15族、共74間傳統屋。,
大陸與台灣都面臨人口結構老齡化危機,
,且有漸趨嚴重之勢。大陸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13日表示,
,台灣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有豐富經驗,
,大陸歡迎台灣以各種形式,
,到大陸投資興辦養老機構。
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新聞中心13日邀請民政部官員就「保障基本民生發展社會服務」相關問題,
,回答中外記者提問。
將加快制定完善法律
有台灣記者提問,
,大陸是否歡迎台資企業登陸投資養老機構?竇玉沛回答,
,台灣比大陸先進入高齡化社會,在因應人口高齡化,特別是養老、安老、助老方面累積豐富經驗;台灣也有很多管理、經營比較完善的養老機構。
竇玉沛表示,大陸高齡人口比例近年加速提高,發展社會養老服務刻不容緩;台灣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有豐富經驗,大陸歡迎台灣以各種形式到大陸投資興辦養老機構。
針對大陸社會老齡化問題,竇玉沛指出,首先將加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律、法規、政策和標準,推動和參與修訂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,預計7月1日起實施。
其次是推動並參與制定國務院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。最後是會同發改委研究制定《關於進一步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》,正提請國務院審議。
下一步擴大政府投入
竇玉沛說,透過上述努力,希望到2015年,大陸養老床位要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。在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方面,城市要達到全覆蓋,農村要達到50%。
他坦言,要達到這些目標很艱巨,下一步要加大政府投入,擴大社會參與,以需求為導向,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