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美國重返亞洲戰略,跨國企業探陸 明年看5指標,《華郵》與《華時》的報導都指向一個方向──中國強大了,射擊正妹吳佳穎裝孕婦 想生獎牌啦,美國在亞太受到威脅,雄三誤射 海軍:共軍機艦無異常狀態,但五角大廈反應卻兩極,《半導體》不甩ADR反彈,台積電季線下掙扎,有強化軍力說,沒靈異是人為?洛城離奇沉屍案 鎖定1飯店員工,有憂心論,全壘打滿天飛 中職:比賽球檢驗合格,卻始終不見美中兩國在太平洋應有「信心建立措施」(CBMs)的呼聲。
冷戰時期的歐洲,飛魚季屢遭干擾 海巡蘭嶼誓師護漁,以美國為主的北約面對前蘇聯領軍的華約強大陸軍的挑戰,美方提出為避免誤判,雙方應建立CBMs,任何一方有軍事行動時都須先知會對方。但在亞太地區,美國從未倡議CBMs,因為美國海空軍力遠勝於當時的蘇聯與現在的中國,所以要持續保持領先或擴大此一優勢,CBMs就束之高閣了。
然而,真正拖垮前蘇聯的是雷根政府的星戰計畫(SDI),其目的就是要誘使莫斯科陷入軍費無底洞;時隔近30年,這次對象輪到中國,美方聲稱要建立大規模報復能力,恐怕又是一個假命題,意在促使中方進入美方設定的軍備競賽軌道中。大陸當局應審慎待之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