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胡第12次會面26日登場,
日月潭總統魚餐廳
,兩人親切交談,
保健食品推薦
,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,
高血壓
,會延續先前對台方針,
足球投注
,並提供「制度性」保障;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則邀請胡錦濤到台灣「走透透」,
加盟展
,兩人可以「嘗遍地方小吃、暢談天下大事」。
新聞刊A2-A3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
日月潭街景民宿
,,
眼袋
,
3D福彩
,
「人體冷凍」(cryonics)又有新人加入,
,但這回是英國牛津大學「人類未來學院」三位頂尖的學者博斯壯、山伯格和阿姆斯壯,
,他們分別與美國兩家人體冷凍機構簽約,
,在他們死後將其遺體或頭部冷凍,
,等科技發展到可以起死回生後,
,再予以解凍。
博斯壯和山伯格的合作對象是位在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「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」,
,每人同意付給這家機構五萬英鎊(約台幣兩百卅三萬元),
,一旦他們死亡,阿爾科會將他們的頭注入防凍的混合化學藥品,放在攝氏零下一九六度的液態氨中保存。
山伯格說,希望未來科技發展可以讓他的頭「復活」,並將他的人格和記憶下載到電腦。阿姆斯壯則與美國密西根州的「人體冷凍機構」簽約,目前每月繳交廿五英鎊(約台幣一千一百六十五元),等他死後,該機構就會把他的遺體冰凍。阿姆斯壯的妻子現正懷孕,他希望讓自己小孩也加入人體冷凍。
人體冷凍不算新鮮事,新鮮的是這回加入的都是頂尖的學術菁英。
之前人體冷凍的提倡者,多被視為天馬行空的幻想家或科幻迷,但如上述菁英也願意加入這個領域,可見人體冷凍逐漸受到重視。目前「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」已有一百一十七位病患被冷凍保存,還有九百八十五位正在等待,其中不乏名人,包括選秀知名評審賽門.考威爾。,
成立3年的飛特立航空,
,主要營運醫療及商務專機。飛特立董事長楊宿智,
,本身就愛開飛機,
,不但親自執行任務,
,還4次駕機環球旅遊。
飛特立航空成立時間很短,
,但發展卻很快,
,去年5月取得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發的普通航空業運輸執照,
,現在已有6架飛機,4架註冊在台灣,另兩架分別在新加坡與泰國曼谷,3架專做商務機,3架專做醫療包機。
楊宿智不是上市公司老闆,也非商界知名人物,但卻大膽投資航空業,且還擁有多種機型合格飛行執照,連主管機關民航局對他都感好奇。
楊宿智30多年前在台灣服完兵役後就移民美國,並很早就到大陸投資電子代工,也算是早期的台商。
楊宿智說,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飛行夢,年輕時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,但夢想一直在內心滋長。
楊宿智40歲時,覺得工作已上軌道,決定開始圓飛行夢,在美國花了4年時間,專心學開飛機,取得7張各種機型的駕駛執照。
會在台灣成立航空公司,是楊宿智駕機飛環球旅遊時,來到台灣後的因緣際會。
楊宿智說,在美國開私人飛機就像在台灣開車一樣普遍,但他在多年前開著飛機到台灣時,卻發現台灣是私人飛機的沙漠,他認為值得一試。
楊宿智說,他熱愛飛行,也喜歡飛行,將公司取名為「飛特立」,就是為飛行特別成立的公司。
曾多次創業,除了電子代工外,楊宿智還做過服飾和高爾夫球具,有成功也有失敗。他成立航空公司是看好台灣的私人飛機仍在萌芽階段,應該有發展機會。
私人商務專機是以每小時計價,根據飛特立依不同機型訂出的收費標準,每小時8000到1萬5000美元。楊宿智說,台灣有不少金字塔頂端的隱形富豪有興趣也付得起。
飛特立現有6名飛行員,楊宿智就是其中一名。飛行對他來說不是工作,而是一種快樂。他曾載著商務旅客飛到馬爾地夫度假,到外蒙古、俄羅斯庫頁島考察。
楊宿智現在55歲,他從50歲起就規劃開著自己的私人飛機,帶著太太環遊世界,至今去過的國家多到數不清。他曾在兩年內,開著飛機環遊世界4圈。
讓楊宿智印象深刻的回憶,是曾在一次環球飛行時,看到極光。還有一次的飛行高度遇到亂流,讓他幾乎無法掌控飛機,直到飛機高度再拉升後,才恢復平穩,虛驚一場。
楊宿智說,每次飛行都有不同的體會,因私人飛機的巡航高度可高達5萬呎,當在高空時,他覺得全世界都一樣,沒有分別。1020907
,
針對大陸媒體有關「右翼軍國主義」的批評,
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嚴詞反擊。他25日以日本防衛預算的增幅少於大陸為依據,
,不滿陸媒抹黑,
,還說出如果硬要指責他是軍國主義分子,
,「那就請便吧」的情緒性字眼。大陸外交部則呼籲日本領導人應有反省歷史的態度。
美東時間25日,
,安倍出席聯合國大會前夕,
,在紐約「哈德遜研究所」發表演說,
,他矢言會繼續強化日本在區域安全中的角色,
,並希望能在「集體自衛權」的解禁上取得進展,讓日本協助盟邦美國。「美國在區域及全球安全架構中扮演主導地位,日本不應是其中的薄弱環節。」
指中國軍費比例高
他表示,日本名列全球最成熟民主國家之林,「因此,我們必須對世界福祉及安全做出貢獻。」「日本將對區域及世界的和平及穩定做出貢獻,積極度將更甚以往。」
隨後安倍就大陸媒體批評他是「右翼軍國主義」公開反擊。安倍說,「日本今年的防衛預算只增加0.8%,中國的國防經費卻是每年增加10%以上,而且持續了20多年。即使如此,中國還是指責我是走向戰爭道路的右翼(分子)。」「如果想把我稱為『右翼的軍國主義分子』,那就請便吧」。
對此,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,日本領導人應認真對待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正義呼聲,表明正視和反省歷史的態度,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國際社會。
陸稱奉行防禦性國防
洪磊並駁斥安倍有關中國軍費增加比例過高的說法,強調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,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,戰略意圖是透明的。」他說,中國發展正當的國防能力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,「日本無權對此說三道四。」
他還提醒日方,日本防衛經費曾在戰後有連續多年大幅增長的紀錄,且由於歷史原因,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動向一直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
由於美國白宮否決蘋果產品進口禁令,
,令積極擴展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三星電子大受打擊,
,周一股價應聲下跌,
,單日市值即蒸發逾15億美元。
儘管面對蘋果產品輸美禁令落空,
,但三星訴訟攻勢仍不停歇,
,該公司周一表示,
,已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(ITC)先前的裁決、向聯邦上訴法庭提上訴,
,因ITC裁定蘋果侵犯1項專利,而非三星提出的4項。
歐巴馬政府出人意表的決定,使得三星電子周一股價下挫0.93%,收在127.4萬韓元(約1,133美元),市值縮減15.75億美元。
三星對此美政府否決禁銷令感到失望。南韓政府亦表達疑慮,認為此舉對三星專利權帶來負面影響,官方聲明中表示,「希望美國ITC的裁決和美國政府的更多決定,都將秉持在公平且合理的基礎上。」
美國ITC今年6月判決蘋果侵犯三星專利權成立,裁定禁止蘋果部分舊款iPhone 4及iPad輸美。美國總統有權進行最終審議,決定是否實行裁決。
此外,三星與蘋果另一輪訴訟對決,將於本周五揭曉勝負。ITC將針對蘋果提出三星侵權的指控,決定是否禁止部分Galaxy行動產品輸入美國。可能受影響的產品包括三星舊款Galaxy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,包括Galaxy S、Galaxy S II、Galaxy Tab 10.1,不包含三星最新產品如Galaxy 3 III和Galaxy S4。
觀察人士認為,最終三星產品禁輸美國的機率不高。
KDB大宇證券分析師James Song表示,「考量到消費者的權益,歐巴馬政府這次的決定是對的。以相同邏輯來看,歐巴馬政府也會作出如此決定,讓三星產品可續進口美國。」
Sanford C. Berstein分析師紐曼表示:「在未來,蘋果任何贏得的禁銷令,三星也可以積極遊說美政府實行否決權。」,
韓國美魔女鄭多燕23日應網站「BabyHome」之邀,
,在內湖運動中心舉辦運動會。46歲的她身形姣好,
,卻在12年前險鬧婚變。她笑說當時體重超過70公斤,
,被老公嫌棄。某次老公帶吉娃娃出門散步,
,回來時牠鼻子上卻有口紅印,
,讓她懷疑老公外遇,
,疑神疑鬼查勤,
,被笑稱是「鄭刑警」。
靠運動找回自信
身為家事繁忙的大家庭媳婦,肥胖使她腰部負荷過重,痛到無法洗奶瓶,在醫生建議下開始運動。從拉筋、舒緩等簡單動作開始,加上有氧、瑜伽,意外練出好身材,曾一口氣瘦下30公斤。160公分、48公斤的她,不但體態健美,外貌也因健康而凍齡,看不出有讀高中的兒女。
此外,運動也讓她找回自信,右眼視神經痲痹的殘疾讓她頻眨眼,一度自卑。「曾經無法用眼神直視對方,現在卻能在萬人面前跳舞」,她認為自己能鼓勵更多人,現在也為粉絲運動。為保持體態,她還畫下肌肉線條、自創運動體位,現已累積好幾本筆記。飲食方面不固定3餐,分6餐少量進食,她最愛台灣芭樂,很羨慕台灣人。
63歲阿嬤3月瘦3kg
昨吸引近2000名婆媽跟著熱舞,有位63歲阿嬤曾在韓國生活半年,看她的影片每日運動近1小時,加上健走5公里,3個月瘦3公斤。,
政府要讓經濟有感的一個月期限剛滿,
,民眾還感覺不到經濟好轉,
,就已預先感知明年更多負面景況: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上路、保險費率即將大漲、證所稅讓股市投資看不到動能、房市繼續混沌不明、物價持續上漲……,
,資產與收入不見成長的機會,
,腰帶卻已得愈勒愈緊,
,每一件都是人們在經濟生活中所不樂見的感受。
人民眼前不樂見的事,
,未必都不可行。重要的是,
,要讓大家了解同舟共濟後,
,將航向何處,
,或是有哪些不同的路徑選擇,全民的努力將實現什麼樣的願景。
可惜的是,政府在宣布這些政策時,並沒有溝通在多久的將來有哪些助益?可以達成什麼目標?各界分別還可以怎麼做?或至少要先解決哪些燃眉之急?
這讓筆者想起,四年前歐巴馬剛當選美國總統時,面對金融風暴的諸多後遺症,如何抉擇?他可以改善失業、刺激經濟,也可以著手健保改革,以及縮小貧富差距。最後,他選擇了健保。結果,經濟沒有好轉,民眾叫苦連天,對於政府的改善措施「無感」,他的人氣急轉直下,在連任之路面臨硬仗。
這些問題跟我們一樣。人民,就是政府的顧客。管理國家就如經營企業,若視顧客的聲音如無物,與客戶需求背道而馳,不為客戶創造價值,終究將被市場拋棄。
呼籲政府傾聽顧客的聲音,並不是希望政府流於民粹,一味討好顧客的短期訴求,而是在眾多聲音中決定優先順序,選擇現階段對顧客最重要且合理的方式,並且在不違背長期目標的前提下,在折衝各方利益後,解決大多數人最大的難題。
以我所處的保險業為例,客戶可能希望降價、或以同樣的價格要求更多保障、保險公司最好能放寬理賠、服務更快更好更方便……。我剛加入南山時,也從各管道研究客戶心聲。最後,我們從客戶購買保險時最關心也最重要的地方著手,在他們遭遇急難與病痛時,伸出援手,進行關懷且有效率的理賠,以及提升服務。
在理賠方面,我們不能盲從任意濫賠,但是為客戶找合理的理由理賠,並且加快速度,更在理賠時送上關懷與問候。在服務方面,我們體認服務據點有限以及客戶平時需上班的不便,在星期六上午選擇幾個交通方便的據點繼續營業,服務客戶。或者,客戶在住院或出院時就已需支付醫藥費用,因此我們訂定一套標準,預付保戶住院醫療保險金。
從合理但重要、客戶最需要之處著手,客戶很快「有感」。南山在幾個月內,就在好幾項調查中受到肯定,被選為理賠與服務最好的保險公司。在內部進行的客戶調查中,也看到滿意度不斷提升,還有客戶寫信或來電致謝。事情做對了,自然有好結果。我們的業務成長,擺脫過去的虧損,也能為同仁辦尾牙、加薪、發獎金,員工的荷包與生活也跟著「有感」。
從這些經驗來看,拚經濟要如何讓民眾有感,也要連結回民眾最直接、真實的感受,探索他們最急迫的需求,並讓大家清楚所採行的政策長程將邁向何處。
至於客戶的需求與當務之急難不難懂,台灣的民主開放早已讓民意自由發酵,就看政府是否有心、用計傾聽!,
前副總統蕭萬長結束博鰲論壇行,
,今晚搭機返國,
,在桃園機場還巧遇總統馬英九及他的外籍粉絲,
,雙方親切握手,
,短暫交談。
蕭萬長偕同妻子朱俶賢及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等人,
,晚間9時餘搭機返抵國門,
,包括航警局長黃富生以及移民署、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人員接機。
蕭萬長在機場還遇到1名入境的外籍旅客,
,這名旅客說自己是總統馬英九及蕭萬長的粉絲,
,雙方短暫交談這名旅客還上前握手致意,
,他說,很開心看到蕭萬長,也希望蕭萬長能代替他向總統問候。
蕭萬長也展現親民魅力,看到其他旅客,他也露出招牌的「微笑」,並親切地跟旅客們揮手,隨後在相關人員陪同下,走國安通道禮遇通關入境。1020409
,
30多年前台灣面臨新台幣升值、工資上漲等因素,
,加工出口產業出走,
,造就了一批西進登陸的台商,
,如今台商又要上演搬遷潮,
,究竟要轉向西部,
,還是北移,
,或是選擇鮭魚返鄉?正是當前大陸台商普遍面臨的三叉路口抉擇。
有台商私下大嘆,
,大陸投資環境今非昔比,
,尤其製造業日子愈來愈難熬。廉價勞動力、土地及租稅優惠已成過去式,
,加上環保執法嚴格、人民幣升值、原物料上漲,及當前國際經濟情情勢不佳,歐美訂單銳減,使得大陸製造基地營運陷入困境。
5缺變10缺 情況惡劣
台灣電機電子公會前理事長許勝雄形容最貼切,以往缺人才、水、電、土地及資金等5缺,但近期又再缺原料、訂單、油料、通路及前景,「台商面臨10缺困境,情況惡劣」。
專門生產天線端子、電子配件的士豐電子董事長邱春暉也感受很深,他指出,去年起因為下游廠商訂單銳減,士豐連帶受創,差點虧損,所幸重新調整策略,才逐步好轉。
邱春暉坦言,企業成本不斷升高,很大比例來自勞工薪資、福利調漲,從2008到2012年,人力成本占比從15%上升到25%,加上陸企低價競爭,利潤愈來愈薄。若以大陸勞工最低薪資每月約1300多元(人民幣,下同)計算,加上社保5金(養老保險金、失業保險金、醫療保險金,再加工傷保險和計畫生育保險)、住房公積金再添加班費,實際月付約4千多元,已接近台灣最低薪資水準。
邁向小康 不再低廉
無錫台商協會會長、新麥機械總經理呂國宏說,大陸人工成本快速增加,不漲工資就找不到人。無錫去年工資約成長20%,今年趨緩但仍增加10%,他說,在台灣「加薪3%就已不得了」。
不過大陸勞工工資連年漲,已是政府明定的「國策」,剛剛落幕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內,明確指出2020年大陸要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」,就是要創造大量崛起的中產階級,讓人民荷包滿滿,提高工資、鼓勵消費便是主要途徑。如今這項國策已壓得台商喘不過氣來。
邱春暉感慨地說,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,轉變成世界市場,「廉價中國再見了!」
採自動化 降低成本
面對薪資引爆成本上揚的衝擊,最重要就是採取自動化,減少用人,才能有效降低成本。呂國宏以自身舉例說明,包括噴漆、焊接、鈑材加工等都採機械化操作;而在管理上,則採取按件計酬,相當於「承包制」,員工做愈多領越多,這是跟青島海爾學來的。
還有台商選擇乾脆撤離或轉移陣地。以蘇州為例,大眾電腦早已悄悄搬出蘇州園區。據當地台商的說法,大眾撤廠是有計畫,過程中未釀勞資糾紛,一切平和收場。
轉移陣地 難上加難
除了大眾電腦,近年來轉移陣地的台商愈來愈多,以長三角為例,蘇南一帶台商減少投資規模,加速轉向蘇北地區的泰州、宿遷一帶;還有台商乾脆撤向東南亞投資,也有出現鮭魚返鄉的情況。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便宣布,打算在台設立營運總部。
呂國宏也認為,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可以掌握營運、研發、財務與決策中心,可保有一定優勢。但他認為,台商想轉移陣地,並不容易,到蘇北或安徽,當地人力素質仍比不上無錫,目前為止,台商轉移外地的效果並不是太好。
談及南亞,呂國宏更直言不用談。他說,在印度工廠裡有20人,但從來沒有1天同時到齊的,總有各種理由不來上班。他提到,要求印度員工生產效率是件難事,為何在印度設廠?他說,印度關稅保護太多,進口要課30%關稅,完全出於節稅考量。
呂國宏說,台商遷廠目前面臨最大難題,就是政府要怎麼給予台商一個明確規畫?很多台商遷移,過度期會面臨2個廠平行管理大問題;還有土地取得,大陸國土政策趨嚴,過去台商拿地允許1棟1棟建,但現在規定2年就要用足,以遏止「屯地」牟利,在在都得納入考量。
不論珠三角東莞、長三角蘇南沿海一帶,到大西部重慶等地,各地台商製造業現在幾乎都遇到轉型升級問題。大型台商因為基礎雄厚,口袋夠深還能挺住;小型台商較為靈活,也能自謀生路;唯獨中型台商面對轉型升級壓力,訂單又大不如前,融資不易,經營壓力較大。
台灣效率差 嚇退台商
不論轉移到哪裡,台商如今都已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。有蘇州台商便私下透露,他真的不知道該信哪邊的政府?大陸政策在變,政府拍板說了算;台灣政府效率則令人擔憂。
「台商只能自求多福了。」一位台商嘆,多數待在大陸台商,都想考慮回台定居、投資,但卻卡在台灣政府效率太不讓人放心,「光看油電雙漲、漲薪問題都搞不定,吵成一片,何況吸引台商回流這牽動兩岸產業鏈的複雜問題了。」
也有陸企老闆說,他曾赴花蓮去考察投資,卻被告知取得用地可能要經過台灣有關單位蓋400多個章,聽後嚇一跳,他說,「我在大陸,只要經過幾十個章。」最後他打消赴台投資的念頭。
台商何去何從?至今恐怕都沒有明確答案。
…更多新聞請看《旺報》,